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参观访问。
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远赴大洋洲,第一站来到澳大利亚。习近平同他一道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州关系20周年联合声明,并授予其福建省荣誉公民称号。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同新西兰建立起市长论坛机制,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习近平提到的塔斯马尼亚州,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全部由岛屿组成。
图为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机舱。说到这儿,他幽默地补充了一句:是不是应该发给我一个证书?2014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参观访问。
在大洋洲国家,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中国是邻国。广东和新州、福建和塔州的深厚情谊仍在延续,中澳之间已结成10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摄影/胡杨)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工作的习仲勋曾率团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进行友好访问。2014年11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赠习近平的习仲勋访澳照片。
2014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楠迪,开始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如愿来到塔州,专门看望了培根家人。1999年11月,培根以塔州州长身份访问福建,第一次见到在闽工作的习近平。塔州原州长吉姆培根年轻时对中华文化十分感兴趣,曾作为澳中友好协会成员访华并受到周恩来接见。
习近平告诉她:所以我此次来这里,我觉得也是了却了一个心愿,对一个友人的心愿。培根的遗孀哈妮说:他(培根)曾经非常期待你访问塔州。
在赠送习近平的这张老照片里,习仲勋身着中山装,神采奕奕,紧紧握着雷恩的手。习近平指出,根深则本固,中澳关系发展需要扎根地方、依靠地方、惠及地方。
同父亲习仲勋一样,习近平也为推动中澳城市、省州之间交流合作倾注了大量心力。图为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机场时,与前来欢迎的当地儿童亲切交流。历时十余天,行程上万里。时值中澳建交7年,广州还没有直达澳大利亚的航班,一行人只好坐火车到香港,再转乘飞机前往新州。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培根家人向习近平展示了培根生前几次访华的照片。遗憾的是,培根因病英年早逝,两人没能再见上一面。
培根对福建友人说,自己非常喜欢习近平,称他气度不凡,而且有国际视野,对许多国际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表示将争取每隔一年就来一次福建。听说培根喜欢歌曲《鼓浪屿之波》,习近平特意将这首歌的磁带送给他,同时接受了培根到塔州走一走、看一看的邀请。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2014年11月17日,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演讲时,习近平透露了一个特殊行程明天,我将去塔斯马尼亚州,这样我将走遍澳大利亚所有的州,我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就可以更加丰富。当年负责接待事务的省外办工作人员回忆。
2001年,培根再访福建中新社社长陈陆军说,站在新的起点上,中新社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天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中新社原副社长、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说,中新社当年从47人开始,到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专门人才队伍,一代代中新人怀揣理想,不忘初心使命,甘于奉献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国际传播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中新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在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新社要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的要求。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中新社坚持为侨服务作出了肯定。
9月23日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未来,我们要继续以侨为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以更主动的姿态做好涉侨新闻报道。
蒋启明 摄中新社因服务海外华文媒体而生。中新社70年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和指导。
作为新一代的中新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牢记使命嘱托,以自信的态度、高昂的热情、专业的水准,更加生动活泼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们将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帮助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探索永远在路上,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新社始终把全方位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总书记大国领袖形象作为工作重点,倾力打造重点品牌融媒体专栏近观中国等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栏目,推出富有中新风格和差异化、辨识度的核心报道精品,充分展现大党大国领袖领航掌舵的作用。
70年来走过的历程证明,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中新社发轫、成长、嬗变的根本。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贺信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
中新社海外中心主任黄耀柏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蕴涵了对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和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深情厚谊。中新社评论理论部主任董会峰说,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赋予中新社重要使命。
在中国著名侨乡福建,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提出福建要增强侨务意识和机遇意识,更加重视侨资、侨力、侨智。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